蚂蚁阅读 - 历史小说 - 大明第一能臣在线阅读 - 第265章 饮酒取暖

第265章 饮酒取暖

    说起来,火枪骑兵,之所以现在火器明明已经在告诉发展了,但是无论是元军还是明军皆未启用肯定是有原因的。

    毕竟这又不是凭空造出来一个化学公式,就是简单的一加一的问题,并不是只有李洪这个来自后世的人才能想出来。

    历史上的真相是,肯定有人想起来过,但是试验过之后发现效果一般,所以骑兵依旧还是骑射和冲锋。

    想想原因也很简单,骑兵最大的震慑力便是高强度的机动性,杀伤力则来自于骑射和冲锋。

    而带上一把火枪,以如今的火器程度,论射程可能还真不如弓箭,且瞄准射击填装弹药,肯定会影响机动性。zWWx.org

    从某舟角度上讲,火枪甚至于可还算是对骑兵战斗力的一种削弱。

    但是李洪却依然执意要让自己的骑兵练习火枪的战术,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火枪的射程李洪无法再进一步改进,那么李洪便直接在机动性的问题上开始下手。

    单发火枪在装换弹药的时候,必然是要花费时间的,这也是为何会占用骑兵机动性的原因所在。

    李洪在没有办法制造出合格的弹壳的情况下,弹夹这种科技含量过高的东西是不用想了。

    但是李洪却想到了一样奇物,那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雷神机’。

    而之所以是所大名鼎鼎,那是因为发明这东西的乃是抗倭名将,戚继光。

    这五雷神机,有五根火药筒,可旋转轮换射击,相当于步枪版左轮,且这东西想要造出来,必然提醒庞大,因此这玩意儿接敌时还能当狼牙棒使用。

    类似五雷神机的改良版还有清朝时赵士祯发明的迅雷铳,只不过这东西就有点一言难尽了。

    迅雷铳,可连续发射十八发子弹,子弹打完还能同样也能当做近身武器使用,枪管上配有圆形盾牌,枪身支架是一把斧头,敌人来了提起斧头就能厮杀。

    只不过这东西听起来厉害,好像是有很多功能的样子,可实际上看似优点很多,缺点更为致命,又贵又重,零件还多,不易行军,不易cao作,不易养护,一直都无法实用于战场。

    因此李洪便只弄出来了五雷神机的设计图纸,如今这些骑兵们便是在练习如何将火器运用在骑兵作战当中。

    在李洪看来,无论是欧洲那边将火器当做远程武器,还是清军干脆只用这东西放火,那都是有问题了。

    李洪设想中的五雷神机,就是用来当做近战武器的。

    五雷神机可以事前装填五发弹药,配合着骑兵的高机动性,迅速穿过箭阵,来到近前,两边短刀相接。

    地方的骑兵第一时间肯定是抽出马刀或是长枪开始搏杀,但这个时候,李洪的火枪骑兵只需要掏出五雷神机,十米的距离,连瞄准都不需要,直接开枪击杀。

    甚至于,五雷神机一只手可以cao作,另一只手完全可以握着缰绳cao纵马匹。

    五雷神机解决了载弹量的问题,骑兵们不用重新装填弹药,对方骑兵还需要冲刺或是砍杀,但是火枪骑兵的出手速度则会快过对方不知多少倍。

    完全可以一鼓作气,将敌阵杀一个对穿之后,再重新装填火药,这便又是五发子弹。

    没错,李洪的战术就是彻底将五雷神机看做是近战武器使用,比的就是威力远比刀剑要大,而出手速度也高过冷兵器。

    同样都是骑兵,机动性大家五五开,拥有火枪的一方,自然是占尽了优势。

    只不过可惜的是,因为现在产能有限,李洪带来的工匠还需要制作没良心炮,因此五雷神机此时暂时还做不到两千骑兵人手一支,仅有李洪从京营里带来的一百支。

    因此这一百支五雷神机还需要匀给两千人排队使用,李洪站在一旁看着这群人排队的等火枪的样子,还让李洪有一种错愕感。

    怀疑自己是在后世的驾校现场,一堆人在排队等待训练用车……

    火枪骑兵们在加紧训练,李洪将战术传教下去之后,便将这群人丢给了王二和蓝玉,自己则领着工匠开始加班加点的造炮造枪。

    好在西北之地,虽说远没有江南繁华,但是一些炸药和枪炮的制造原料却是一点都不缺,甚至于可以称得上十分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神书《天工开物》中便曾言明:“西北甘肃,东南泉郡,皆锭铁之薮也;燕京遵化与山西平阳,则皆砂铁之敷也。”

    事实上,甘肃一地所产的镔铁,大概便已经足够整个大明所需要用的。

    不缺铁矿,作为伴生矿的硫矿硝矿自然也是不缺的。

    紧赶慢赶,李洪成功的让这个时代的工匠也体验了一次什么叫做九九六的工作模式之后,用了足足七天的时间,成功造出来了两千支五雷神机,以及二百个没良心炮。

    同时,在李洪一门心思制造火器的一周时间里,也发生了一些事情,

    第一件便是军营那边不出所料的闹起来了,甚至于蓝玉都有些压不住。

    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是天寒地冻,而李洪又下令禁酒,这在士卒们看来,简直就是反人类的命令。

    若不是有李洪带来的那六千士卒以身作则,李洪的这条禁令估计早就名存实亡了。

    而同样,李洪带来的这些士卒,皆都出身江南,肯定对于这寒冷的气候也有些难以忍耐,只不过是看在李洪的面子上,所以才一直没有造成什么乱子罢了。

    李洪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李洪又不是神仙,能够控制天气,至于放开饮酒的禁令那更是想都别想。

    因为李洪十分清楚,所谓饮酒取暖,只不过是靠着酒精麻痹了大脑而已的假象,并非真的是身子便暖和了。

    所以饮酒取暖非但没有半点好处,还容易在军营中闹出乱子。

    李洪不得已之下,在军营下方埋了几根铁管,铁管连通着工匠这便冶炼造炮的火炉,算是个简单的暖气,只可惜,作用不大,没有专业的供暖设备,这点热气根本不足以抵御寒冷,但也聊胜于无。

    至于让将士们烧柴取暖,同样有些不现实。

    最开始孙赣所说的,城中缺柴,算是半真半假的话,并非完全是虚构的。

    民间有句俗语,“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其中柴可是排在第一位的,同样是俗语,“不当家不止柴米贵”,也是柴比较重要。

    明清主管炭火供应的机构,叫“惜薪司”,意为爱惜薪柴,而后世现代人最关心的词汇“薪水”,本意也是指薪柴与生活用水。万里天和的大明第一能臣